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正文

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

人气: 审核:HRBK 编辑:HR02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1-2]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3]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4]
    余秋雨以擅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后广受欢迎。此外,他还著有《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

基本信息 / 余秋雨

中文名: 余秋雨
别名: 秋雨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23日
性别:
籍贯: 浙江省余姚
民族: 汉族
血型:
国籍: 中国
职业: 文学、艺术理论家
毕业院校: 上海戏剧学院
身高: 172cm
体重:
专业特长:
宗教:

人物简介 / 余秋雨

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时正逢“文革”期间,被迫赴农场劳动。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1983年之后,余秋雨由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先后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当时获此称号的全国仅十五名。1986年开始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选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
    由于余秋雨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2009年)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余秋雨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
    余秋雨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5年春季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巡回演讲,每场都拥挤了数千名听众,被台湾媒体称之为“难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编的《倾听秋雨》一书,记录了这一盛况。
    2006年,据媒体报道,余秋雨版税收入至少1400万人民币,为中国作家之首。

平生经历 / 余秋雨

余秋雨
    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在家乡读完小学。
    1957年——1963年,先后就读于上海新会中学、晋元中学、培进中学至高中毕业。
    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入学后以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为主。
    1966年遇到“文革”灾难,家破人亡。父亲余学文先生因被检举有“错误言论”而关押十年,全家经济来源断绝;唯一能接济的叔叔余志士先生又被造反派暴徒迫害致死。在饥寒交迫之中,1968年被下放到27军军垦农场服劳役,极端艰苦。
    1971年9.13事件后,周恩来总理为抢救教育布置复课、编教材。从农场回上海后被分配到复旦大学鲁迅教材编写组,但自己择定的主要任务,是冒险潜入上海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外文书库独自编写《世界戏剧学》, 与当时以“革命样板戏”为旗号的极左文化专制对抗。
    1976年初,编写教材被批判为“右倾翻案”,便逃到浙江省奉化县大桥镇半山一座封闭的老藏书楼研读中国古代文献,直至此年10月“文革”结束,下山返回上海。
    1977年——1985年投入重建当代文化的学术大潮,陆续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学》、《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 [6] 其中,独自在灾难时期开始编写的《世界戏剧学》,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全国在这一学科的唯一权威教材。
    1985年2月由上海各大学的学术前辈王元化、蒋孔阳、伍蠡甫等资深教授联名推荐,在没有担任过副教授的情况下直接晋升为正教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3月,因国家文化部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的三次民意测验中均名列第一,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主持工作一年后,即被文化部教育司表彰为“最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四名院长”之一。与此同时,又出任上海市咨询策划顾问、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7-8] ”、“上海十大高教精英”荣誉称号。
    1989年——1991年,婉拒了升任几个省部级职位的征询,并开始向国家文化部递交辞去院长职务的报告。辞职报告先后共递交了23次,终于在1991年7月获准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包括多种荣誉职务和挂名职务。辞职后,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当时确定的考察主题是“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在考察沿途所写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快速风靡全球华文读书界,被称为“印刷量最大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他也由此成为在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
    1998年6月,在新加坡召集规模盛大的“跨世纪文化对话”而震动华文世界。对话主角是四个华裔学者,除首席余秋雨教授外,还有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威斯康辛大学的高希均教授和艺术家陈瑞献。余秋雨的演讲题目是《第四座桥》。
    1999年开始,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性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地区实际状况的学者。由此被日本《朝日新闻》选为“跨世纪十大国际人物”。
    从2000年开始,由于环球考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国内某些媒体为了追求“逆反刺激”的市场效应发起大规模诽谤。先由北京大学一个学生误信了一个上海文人的传言进行颠倒批判,即把周恩来总理为了抢救教育而布置的教材编写组说成是“文革写作组”,并误植了那个上海文人自己参与的笔名“石一歌”。由此,形成十余年没有实际证据支撑的批判大潮。据杨长勋教授统计,诽谤文章多达一千八百多篇。余秋雨先生对此没有作任何反驳和回击,他说:“马行千里,不洗尘沙。”直到十二年后,诽谤消退,才写作《“石一歌”事件》一文予以说明。
    2004年3月,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设计、研讨和审核。2004年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文化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2005年4月应邀赴美国巡回演讲:
    1)4月9日讲《中国文化的困境和出路》(在纽约大学亨特学院);
    2)4月10日讲《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所在》(在北美华文作家协会);
    3)4月12日上午讲《空间意义上的中华文化》(在马里兰大学);
    4)4月12日下午讲《君子的脚步》(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5)4月13日讲《时间意义上中华文化》(在耶鲁大学);
    6)4月15日讲《中国文化所追求的集体人格》(在哈佛大学)
    7)4月17日讲《中华文化的三大优势和四大泥潭》(在休斯顿美南华文写作协会)。
    2005年7月20日在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利玛窦的结论》,论述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非侵略本性,第一次从文化上质疑“中国威胁论”。
    2005年——2008年,被香港浸会大学聘请为“健全人格教育奠基教授”,每年在香港工作时间不低于半年。
    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参加救援,并不断在现场对灾区民众、救援人员发表演讲。见到遇难学生留在废墟间的破残课本,决定独资捐建三个学生图书馆。但是由于每本书籍须由自己亲自挑选和购买,捐助款项不可能从中国红十字会账户中查到,因此被人在网络上炒作成“诈捐”。后由灾区教育局一再说明捐建实情,又由王蒙、冯骥才、张贤亮、贾平凹、刘诗昆、白先勇、余光中等名家纷纷为三个学生图书馆题词,风波才得以平息。
    2008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此前上海教育系统仅有一所“周小燕大师工作室”)。上海市静安区政府决定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赠建办公小楼。
    2010年1月,《扬子晚报》在全国各省青少年读者中问卷调查“你最喜爱的中国当代作家”名列第一。
    2010年3月27日获澳门科技大学所颁“荣誉文学博士”称号。同时获颁荣誉博士称号的有袁隆平、钟南山、欧阳自远、孙家栋等专家。
    2010年4月30日接受澳门科技大学任命,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宣布在任期间将每年五十万元港元年薪全数捐献,作为设计艺术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奖学金。
    2010年5月21日联合国自成立以来第一份以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报告”,发布仪式的主要环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与余秋雨先生进行一场对话。余秋雨在对话中发言的标题为《驳“文明冲突论”》。
    2012年10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秋雨书院”,任院长。该书院是一个培养博士生的高层教学机构,现培养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一,中国文化史专业;二,中国艺术史专业。
    2013年10月18日下午,再度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演讲《中华文化为何长寿》,第一次从文化上质疑“中国崩溃论”,当天联合国网站将此演讲列为第一要闻。
    2013年10月20日,在纽约大学演讲《中国文脉简述》。
    2014年4月《余秋雨学术六卷》出版发行。
    2014年10月《秋雨合集》二十二卷出版发行。
    2015年3月,再度应邀在台湾各大城市进行“环岛巡回演讲”,自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到高雄市。双目失明的星云大师亲率僧侣团队到高雄车站迎接,给予了最高接待礼遇。这是余秋雨教授自1991年首度访问台湾后第四次大规模的环岛演讲。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中华文化和君子之道》。
    2015年11月,被选为世界余氏宗亲会名誉会长。
    2016年9月9日,辞去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职务。被荣聘为澳门科技大学荣誉院长和特聘教授。
    2017年8月,《门孔》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社会职务 / 余秋雨

余秋雨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
    2017年8月,被聘为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

获得荣誉 / 余秋雨

余秋雨
    1983年,《戏剧理论史稿》,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戏剧审美心理学》,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奖。
    《借我一生》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年度“全亚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之一。
    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
    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2017年8月,被聘为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现场为余秋雨颁发了聘书。

主要成就 / 余秋雨

余秋雨
    建立了时间、空间、人格、审美意义上的中国四大著述系列广受好评

经典展示 / 余秋雨

《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何谓文化》
《君子之道》
《行者无疆》

参考资料 / 余秋雨

1.  专题资料:青歌赛评委余秋雨个人简介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06]
2.  余秋雨简介  .网易[引用日期2014-02-25]
3.  余秋雨简历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06]
4.  《余秋雨散文》出版 收录余秋雨30年创作代表作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8-04-20]
5.  中国当代散文大家 —余秋雨  .凤凰[引用日期2014-10-06]
6.  余秋雨:我就是愿意上电视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10-07]
7.  余秋雨先生时隔二十四载重返甘肃联合大学  .甘肃网[引用日期2014-10-07]

相关人物

热点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