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0
2018-12-04 10:10 人气: 审核:HRBK 编辑:HR002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基本信息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中文名: 鲁迅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性别: 别名: 长庚、风声、尊古等
籍贯: 浙江省 民族: 汉族
血型: 国籍: 中国
职业: 大学讲师、作家 毕业院校: 南京矿路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中途弃学)
身高: 体重:
专业特长: 宗教:

人物简介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鲁迅出身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故乡》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其中《少年闰土》就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17课),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平生经历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画家空行道人李振凯先生笔下的鲁迅
    少年时期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迷茫困顿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文坛先声
    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9月,发表小说《风波》。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8月返京。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主战士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盟主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柔石被逮,鲁迅离寓避难。28日回旧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9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与艾青等人发起“春地美术研究所”。 [53]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出版。5月,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6月,集成《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长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31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社会职务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先生葬礼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民国九年(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
    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
    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

获得荣誉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与其兄弟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

主要成就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
    鲁迅一生的个人成就很高,不光体现在文学上,还在历史影响上。

    鲁迅文学成就
    鲁迅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加上翻译作品以及日记合计1000万余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选自杂文诗集《野草》)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18年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晚年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后鲁迅回信婉言拒绝。蔡登山在《鲁迅爱过的人》一书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与鲁迅》中提到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历史成就
    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鲁迅的杂文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鲁迅提倡的新兴版画,又是当时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成部分,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鲜明特色。
    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毛泽东评价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是新鲜的。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鲁迅独具慧眼,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衍生遗留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鲁迅的出现是个奇迹,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帕斯捷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准的。把中国的病根看的清晰彻底,这是鲁迅的伟大。”

经典展示 /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

《彷徨》
《朝花夕拾》
《呐喊》
《野草》
《华盖集》

参考资料

[1]^警句格言:鲁迅经典语录      [引用日期:2015-03-22]
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